close

圖為1963年,張秀榮和小女兒的合影。 李江帆 攝圖為1963年,張秀榮和小女兒的合影。 李江帆 攝
  中新網阿拉爾4月1日電 (李江帆 耿丹丹)如今要是聽到“女漢子”這個詞,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它用來形容那些個性豪爽,行為獨立,有男子氣概的女性。然而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十四團,卻有著一位78歲高齡的女漢子,她就是老軍墾女戰士張秀榮。
  那一年,張秀榮堵過管涌
  上世紀50年代末,在新疆塔里木盆地,一支特殊的隊伍正在荒原上忙碌著,開荒闢田,屯墾戍邊,這支隊伍有個光榮的名字叫“屯墾者”。屯墾事業起步的初期,在塔里木有著很多傳奇的故事,其中流傳最廣的是這麼一個說法:“男人和女人是沒有區別的”。
  “那時候,不分男女,統一的背心、大短褲,開荒種地,挑糞肥田。”張秀榮回憶當時的場景時說道。
  1964年的初春,正值當年的春灌,塔里木寒風凜冽,正在連隊吃飯的張秀榮,忽然聽到乾渠管涌的呼喊,來到現場,原來用於灌溉的渠水一剎那成了無韁的野馬,裹挾著泥沙在剛剛成型的條田中肆意狂奔,直接威脅著當年的春播。此時,在連隊主管的號召下,一批精壯的漢子跳到了管涌處,試圖堵住缺口,但剛跳下去就被強大的管涌力捲走,大家眼睜睜的看著人從管涌口中拋出,打著滾被衝到條田中央。
  第一次看到了管涌的威力,讓在場的人無不犯怵,但為了保住剛剛開出的勞動果實,大家也顧不得許多了,關鍵時刻,只聽得一聲吼,“女同志們跟我下”,身為女戰士班班長的張秀榮帶領自己的姐妹們跳到了管涌處,大家手拉手站成一線,用雙腿緊緊的夾住堵塞缺口用的稻草,“那個時候,水真的冷啊,跳下去沒多大一會,就凍得只打冷戰,但你是班長,不行也要堅持,輪著你跳大渠堵缺口你就得去”。在最初的兵團屯墾開發期,張秀榮已經記不清自己跳過多少次大渠、堵過多少次缺口了。
  正是憑著這股敢打敢拼的勁頭,從1958年開始,張秀榮幾乎年年都是“三八紅旗手”、“五號工人”等榮譽的獲得者。
  在與張秀榮的交流中,儘管提到當年所受的苦、所遭的罪,她眼中閃動著淚花,卻總是說“跟著共產黨我不後悔”。
  那一年,她與死神搏鬥
  1994年的冬至,已經退休的張秀榮突發心臟病,經過搶救雖然從死神手中奪回了生命,但一個月的卧床不起和半年時間的行走不便,讓這位好強的河南姑娘煩惱異常。
  “我就想著,我動了一輩子了,就這麼躺在床上?那不中,我還要走路,還要活動,我要活到100歲。”張秀榮向筆者談起了當時的想法。
  1995年的初春,張秀榮的身體開始好轉,她便來到1000公裡外的烏魯木齊,向一位太極拳老師學習養生太極拳,這一學就到了1999年,這期間,她的身體漸漸好轉,氣色也越來越好。
  自此之後,張秀榮不僅自己鍛煉身體,還著急身邊的姐妹一起練起了太極拳。每天的早晨八點,就會準時的看到張秀榮和她的姐妹們在社區活動室里練太極劍,打太極拳,一直持續到中午11點鐘。
  “老太太現在活的很瀟灑,養養花、練練劍,你看走起路來虎虎生風的,小伙子都不一定比她強,這哪像快80歲的人。”十四團社區書記張荔對筆者說道。
  75歲披掛上陣,“管閑事”管上癮
  2011年,張秀榮搬進了團部居住,但剛剛住進小區後的一件盜竊案讓老人生了氣。
  為了保證大家的財產安全,當時已經75歲高齡的張秀榮主動請纓,自願成為一名義務治安巡邏員。不論是烈日炎炎的夏季,還是寒風刺骨的冬季,每天都會看到老人帶著紅袖標在小區走來走去,從不間斷。
  2013年,職工許雲峰80歲高齡的父親在晚上散步的時候,一不小心摔進了排水溝,正在小區散步的張秀榮看到了,顧不得年齡很大,她下去直接把這位老哥哥扶起來,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把老人送到了醫院,後來職工許雲峰說,要不是張阿姨,我爸爸說不定就沒了。
  因為老人“多管閑事”的習慣,也有些人不理解,說她沒事找事。對此,張秀榮總是淡然一笑說:“鄰裡和睦、社會和諧需要有人來維護,我不能因為有人不理解我,就不去管這些事,有人不講文明,不孝敬老人,東家長西家短的撥弄是非,搞得鄰裡不團結,我就是要管。”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這位兵團第一代軍墾女戰士,第一批“女漢子”依舊意氣風發、激情滿懷,快樂的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在採訪中,老人打趣的說,她們這代人是扛得坎土曼、吃得鹽鹼飯、80還練劍、99不顯老。
  老人說,她見證了這裡從荒原到現代化團場的變化,儘管這裡跟內地比起來發展還有很多不足,生活條件還不盡如人意,但能留在自己奮鬥過的地方,自己覺得很幸福。  (原標題:巾幗不讓鬚眉 記新疆兵團第一批“女漢子”張秀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w38iwodn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