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昌俊(華西都市報評論員)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職工胡劍兵,近日向南京市紀委和媒體曝出該單位南京項目部“送禮清單”系列照片中一張照片的畫面。目前,南京市相關部門已對這份“送禮清單”展開了調查。而曝出此事的胡劍兵則被單位同事罵作“叛徒”。(9月3日《法治周末》)
  “叛徒”一說一經曝光,就迅疾成為該事件的一個標簽。但就當下的現實來看,面對同事的舉報,單位內部人稱該行為為“背叛”的反應難言令人意外。而這種明顯被扭曲但又意料之中的反應,正是誕生於反腐行動仍待破除的腐敗文化之上。
  無論是被同事斥責為“品德敗壞”,還是被領導指責為是“過於偏激、威脅公司”,其實都蘊含了一種動機論的推定。雖然胡的舉報確實與其和公司之間的糾紛有著直接關聯,但從社會公義的角度來講,以動機論來衡量這種舉報,甚至將之視為是對公司的背叛,都說明,關於送禮的不正之風,至少在該單位已經“深入人心”,上升到一種集體性的價值默認與維護。
  也正是因為,某些領域的腐敗已經形成一種圈子和利益共同體,作為內部舉報者胡劍兵註定只能是一個“另類”,這種形式的“內部曝”也不可能真正成為反腐有力依靠。在某種程度上,它所對應的恰是當下的一種反腐嚴峻形勢:當腐敗變成一種默默維護的心知肚明之事,甚至已不被認為是腐敗之時,反腐要通過具體的制度調整來完成對某種扭曲的利益機制的糾偏,也即從治標上升為治本。
  當明顯帶有利益交換性質的“送禮”被視為是“禮尚往來”,當舉報者被身邊人視為是“叛徒”,它道出的無非是由來已久的腐敗現象對於社會肌體與觀念的浸染與扭曲之深,反過來,亦是對於反腐複雜程度與艱巨性的側面提醒。它以最尋常的現象說明,腐敗的真正危害不僅僅在於具體金額的貪腐,而是形成對正常社會文化的侵蝕與扭曲,製造一種“劣幣驅逐良幣”的惡劣效應。而反腐成功的一個重要標誌即是,完成對於類似亞腐敗文化的清理和正本清源,使某些被扭曲的社會觀念重新歸位。
  而這無疑需要反腐行動與制度變革的並駕齊驅,需要對於國企改革全面而持續的堅韌推進。反腐要深入,改革需加速。  (原標題:視舉報者為“叛徒”再證反腐之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w38iwodn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